在日常出產運轉過程中,除了在正常運轉外,還必須定時對選礦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作業。這保證了選礦設備處于正常作業情況,降低出產成本,提高選礦設備的出產效率。
通過客戶的反饋和咨詢信息以及長期積累的實踐經驗,發現選礦設備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故障。

一、主軸承溫度過高,產生點蝕或熔化現象,
二、筒體襯板聯接螺栓處往外漏礦漿。產生原因:固定襯板的螺母松動,密封墊損壞,螺釘拉斷,襯板打壞或脫落等。
在選礦設備的使用過程中,必須確保選礦設備的軸承潤滑是日常工作。否則,如果出現問題,將對選礦工作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失。另外,潤滑油的清洗對選礦設備也有一定的影響。因此,必須保持潤滑油的密封性而不影響下一次使用。
建議在使用選礦設備時,應進行日常檢查和檢查結果記錄,不僅包括過去的記錄,維修和換部件。記錄選修設備的日常使用量和工作量,便于分析,判斷,及時發現問題,消除潛在危害和機械缺陷,大大提高選礦設備的運行過程和選礦質量。
通常,軸承是選礦設備的基本操作。為確保選礦設備的正常運行,必須確保選礦設備的軸承處于良好的運行環境,并記錄選礦設備的運行情況,我們才能清楚地了解運行狀態。選礦設備出現故障時,我們可以及時了解故障原因并及時解決。
企業在重建或擴建時,應根據重建和擴建的設計方案進行設備選擇。應結合原始選礦廠的設備配置和工廠的建筑面積來考慮。有些可以用大型設備或高效設備替代原有設備,以提高生產能力;有些不能這樣做,需要擴建或建造另一家工廠來安裝新設備。原設備換為新設備,一般基于不影響生產或影響生產的原則,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設計確定和確定。我國人口眾多,人均礦產資源相對不足,礦產資源稟賦條件又較差,即貧礦多、中小型礦床多、共伴生礦床多、富礦少、大型超大型礦床少、開發利用難,這是客觀事實。在這種條件下,擺在礦業人面前的問題是如何將我國從礦業大國發展到礦業強國,這其中機遇與挑戰并存。
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,做大我國礦業,首先要在找礦上下大功夫,加大找礦投入,做好整裝勘查,系統安排綜合找礦,向深部、向新類型要礦,特別是共伴生礦產的利用評價重要。其次,產業結構調整要加強,礦山企業不僅要開好礦,要在探礦上下功夫。同時,地勘單位不僅要在找礦上下功夫,而且要走探采一體化的路子。再次,礦山企業要與地勘單位聯合組成大集團加快"走出去"的步伐,地勘單位要拿出高質量的礦權與礦山企業合作經營,走企業化道路。

而要做強我國礦業,首先必須加大科技投入,特別優先加大對選礦的科技投入,已經找到的礦產資源一定要充分利用好,把有用元素盡可能多地提取出來。其次,對綜合利用礦產資源超過規定的"三率"指標的企業進行重獎,在礦權配置、用地指標和科研項目上優行配給。再次,在人員素質全面提高的基礎上,要提高素質,在探、采、選科技領域實現全面提升。礦山企業在深部外圍找礦的同時,在"三率"指標上提高一個百分點就相當于發現了一個巨大礦床。
而在通過找礦和開礦為做貢獻的同時,也應深知我國已進入了一個全面提升質量、講究環境美好的新時代。這就要求礦山企業再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,進行粗放式開采,不能單純追求企業利益而損害公眾的社會利益。礦山企業要有社會責任,主動創建和諧礦區,爭取早日成為綠色礦山。